北京艺博会打造“买得起”的艺术品交易平台
时间:2016-09-03 14:17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日讯 作为第四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的重要活动之一,第十九届北京艺术博览会于9月1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。展会共吸引中外100余家画廊、艺术机构参展,中国经济网在对主办方和展商采访后了解到,本届展会上的艺术品不光观赏性强,而且“买得起”。
艺术藏家美术馆展台前,运营负责人向观众介绍作品。(中国经济网 徐晶慧 摄)
此次艺博会主打现当代艺术融合,展厅总面积13000平方米,除了展出经典名家艺术作品之外,还有大量颇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作品。展台中颇具人气的艺术藏家美术馆,来自台湾,今年是第一次参展,其运营负责人称,十分重视此次参展的机会,并带来了两位画家的优秀作品,希望可以借助展会更好的推广,“第一天能吸引这么多的观众来欣赏画作,很开心。”
组委会秘书长吴正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时表示,艺术品市场正处于调整期,在互联网+的浪潮下,本届艺博会组织展商推出艺术家原创衍生品,使广大艺术爱好者不光能欣赏艺术,还能“买得起”。
吴正田坦言,艺术品市场近几年一直处于调整期,各大艺术博览会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击。而第十九届艺博会在展览规模和展商数量上与往届持平,国际展商比例也与往届相当。其中,俄罗斯经典油画展区汇集众多艺术家作品,吸引了众多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前往。
梵谷艺术中心展区。(中国经济网 徐晶慧 摄)
梵谷艺术中心展出的原创手机壳。(中国经济网 徐晶慧 摄)
据了解,本届展会大量画作集中在10万以下,并以2万-5万元作品居多。除此之外,还有画廊带来了价格相对便宜的艺术家原创衍生品。在梵谷艺术中心展区,中国经济网观察到,以艺术画作衍生出的手机壳、手提包、雨伞、鼠标垫,深受人们喜爱。
对于艺博会与惠民文化消费季的结合,吴正田表示,北京艺博会近几年一直是消费季的重点活动,借助消费季的平台,艺博会拥有了更加庞大的观众群体,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艺博会这个平台倡导和带动艺术消费、文化消费的浪潮。(徐晶慧)
注: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,均为原作者的观点,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,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。
责任编辑:admin